1635

井冈山

2021-10-29发布 次浏览


英雄从未曾远去,精神薪火相传。回忆历史,赓续血脉,立下铮铮誓言,扛起使命担当,让我们这一代人更应该努力工作,坚守本职,保卫自己的家园,御敌于国门之外,通过我们的奋斗,建设好自己的家园,撑起共和国明天的繁荣富强。  

1927年10月由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开创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会合,组成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随后改称中国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兼红四军军委书记。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革命就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革命力量从弱到强。

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外,到抗日战争胜利,先后创建了大大小小33块革命根据地,这些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革命先辈们前赴后继的浴血奋战,取得了革命的胜利。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认识井冈山,只能够在书本上。“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还有《朱德的扁担》,知道了井冈山,知道这座英雄山。毛主席的《西江月·井冈山》大气磅礴,至今我还背诵如流。从那时起,井冈山已如剪影般神圣地驻扎在我的心里。井冈山,那里有漫山遍野的翠竹,还有很多惊天动地的革命故事。谁不去井冈山呢?去井冈山并不单单领略名山大川的风采,也不是为了红色景观的名牌招揽。而是想在它巍巍的山冈上、险要的路径旁和葱茏的密林中,去寻找那些已经渐渐遗失的,却生生不息的民族魂。我想站在当年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去寻找红军走过的崎岖山路、鲜血浸染的拼杀战场,去寻找伟人那为民请命的浩浩风范,去寻找埋藏在井冈山深处的信念和坚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机会,在现在为此也没有成行。听去过井冈山的文友讲,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地势险峻,中部为崇山峻岭,两侧为低山丘陵。东临江西泰和、遂川两县,南邻湖南炎陵县,西靠湖南茶陵县,北接江西永新县。从南昌出发约5小时的车程,进入井冈山,那带有红色印记的“红军哥饭庄”、“老表餐馆”……会让人周身的血液沸腾!

从山上往下眺望,巍巍井冈被层峦叠翠裹挟着,就像一座密不透风的巨大城堡。双马石、桐木岭、朱砂冲、八面山、黄洋界五大哨口。著名的要数连接湘赣边界的黄洋界哨口地势险要、巍峨峻拔,1928年3月30日,这里打响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红军不到一个营的兵力,硬是击退了四个团敌军的疯狂进攻,创造了我军历史上首个以少胜多的战绩。毛泽东同志闻讯后,欣喜地挥毫写下了著名的《西江月·井冈山》。井冈山的十里杜鹃蜚声中外,井冈山的自然风光名闻遐迩。巍峨群峰间,飞瀑流泉旁,100多处保存完好的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革命旧址——茨坪,井冈山革命斗争的中心。徜徉在那一间间低矮潮湿的小屋里,看着那简陋的桌凳,陈旧的灯盏……毛委员在昏暗的灯光下,正在奋笔疾书《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不朽篇章;在艰苦卓绝的时光里,总司令新自下山挑粮食,从而有了《朱德的扁担》........

在小井红军烈士墓,长眠在这里的130名红军伤病员,献上我们深深的哀思。年纪最小的只有14岁,最大的也只有21岁,他们中间只有20个人留下了名字……追寻着中国工农红军的足迹,回望那些逝去的红色岁月,我聆听到了穿越历史的回音,触摸一个个红军的传奇故事。

1981年的那个十月,从小听着红军战斗故事成长起来的我,从川陕革命老区到了云南边境。在隆隆的炮声的边陲,担负着通信战备值班任务,日复一日,不分白天黑夜地值班,全方位地完成发通讯保障任务,起到了“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

毛泽东说过,人还是要有点精神的。我们的先辈在井冈山坚持工农武装割据斗争中,表现出来的不畏艰难险阻,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去争取胜利的革命精神,这就是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作风 ....

在这个欣欣向荣,人人奋斗的时代,传承红色基因,补足精神之钙,让井冈山精神永放光芒。


作者:蒲三文


上一篇:致敬你所热爱的家乡:蒲三文散文集《川北情缘》出版


下一篇:观电影《我和我的父辈》有感